他曾经是画电影海报的“刷子”
"铅笔尖上的大连"满满的回忆呀
如何挽留岁月?
他用一支铅笔做到了
耿涛的老宅铅笔画展《印记》
在金三角艺术馆启幕
几十幅铅笔速写作品
封印了这座城市的一段时光
温暖了几代大连人的共同记忆
凡人耿涛在铅笔的游走中
记录这座城市曾经的印记
而十几年坚持下来
他行走和驻足于
那些老建筑前的脚印
也留下了一段
属于他自己的印记
1962年出生的耿涛
曾经是一个“刷子”
对,你没有看错
确实是“刷子”
而且还是一个
一鸣惊人的“刷子”
“1991年,我从部队复员并分配到当时的大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当专职美工员。那时候,电影海报都是手绘的,美工员用两三寸长的板刷蘸上水粉‘刷’海报。于是,大连人形象地称美工员为‘刷子’,我们内部也都这么叫。”
耿涛当时被具体分配到原大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旗下的虹霓电影院,当时,那个曾位于大连天津街的老电影院有2名“刷子”。
曾几何时,手绘电影海报是大连街头的一道风景。“一般情况下,一幅电影海报由10至12块1.5米×1.5米的木板拼成,一整幅电影海报上,有时介绍2至4部影片,有时则只画一部影片,做成通版,重点突出!”耿涛回忆说,他第一次画电影海报时,把那个电影院的老师傅给“震”了。或许正因如此,不到一年,耿涛就被提升为整个公司的“刷子头”!
“那个电影院有一位老‘刷子’,手艺好,总是不放心别人干的活儿。他每次都用三个大碗,盛上同一色系的水粉,然后在海报板上打出横竖交错的格子,再在每个格子中填充上颜料,做法有点像现在的‘十字绣’,不太像作画。”初来乍到的耿涛画电影海报的方法与那位老“刷子”明显不同。他不在海报板上打格子,而是直接起稿、作画、然后着色……耿涛刚动手时,那位老师傅很是疑惑,直到两天之后,整幅电影海报“诞生”了,画面更生动形象、更流畅自然,老师傅才放下心来。
“那时候,在电影公司,‘刷子’们的地位和待遇都高,我们办公室是整个公司中最大、光线最好的房间;我们的工资也仅次于经理级别的……然而,时代变迁,在1999年前后,已有电影院开始喷绘海报了,但大连友好影院则一直坚持使用手绘海报,直到2011年之后,它停止正常营业,手绘电影海报才渐渐淡出大连人的视线。”耿涛如今已是大连中影华臣影业集团美术总监,但手绘电影海报的那段经历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也对他后来用铅笔速写大连老建筑多有裨益。
用铅笔记录这座城市昔日风貌
很多事情往往起于无心,无心才见真性情,才能顺其自然。耿涛用铅笔速写大连老建筑最初也仅仅是为了写生,为了练习。然而,他渐渐发现,随着城市发展的提速,大连街头的许多老建筑正在消失。他于是有了一个想法,要留下那些老建筑的印记,封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连这座城市的些许风貌。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突然感觉时间不够用,生怕一些老建筑还未来得及被画出来就消失了,于是,我利用所有的工作闲暇时间走街串巷,寻找那些有特色的老建筑,并将其收录笔下。”耿涛说,有时,为了画一栋老楼,他要反复去几次,只有赶上最佳的天气和光线,才肯动笔画下它或沧桑,或倩丽的身影。
△最喜欢红岩街,很像鼓浪屿的感觉,可惜拆了。
△八七大院里的一栋洋楼,原来通身米黄色,后来全部涂红。
△八七大院里所谓“元帅楼”。
△木刻楞,原在大连港,是日本租界时期水上警察署,1924年拆除移建。
为那些老建筑画像时,常会遭到误解、白眼,甚至是盘查。比如,有一次,耿涛去星海二街的一片老建筑中画画。那是一处封闭式的家属住宅区,管理得比较严。正当耿涛围着一栋老楼观察、拍照时,守卫人员快步走了过来,警惕地打量着耿涛,并对他进行了详细的“审问”,甚至查看了他手机中刚拍摄下来的照片。
“这些年,我为了画老建筑跳过围墙,钻过围挡,也踩过各种垃圾甚至粪便……但这点苦都不算什么。”耿涛欣慰地说,此次,在金三角艺术馆开办铅笔画展对他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他决定继续与时间赛跑,与城市的快速发展赛跑,继续画下去,争取留下更多大连老建筑的印记。
感动
耿涛办画展的消息传出之后,也收获了很多感动。“我的老宅铅笔画展触动了众多老大连人的情怀,有一位老先生曾住在中山区红岩街附近的一栋老楼中。如今,那栋古旧的小楼早已不在了,但他却在我的画作中找到了曾经熟悉的家的影像。这位老先生很感动,非要收藏那幅铅笔画……”最近,耿涛被许多这类温暖的故事萦绕、感动,这让他觉得自己十几年来的风雨不怠、晨夕坚守很值得!
文字:新商报记者甲乙
编辑:曲茜、殷海霞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大家此刻都在看这些↓